安博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以史书里的清香 讲述昆明花卉文化早春三月晴方好,春城无处不飞花。社交平台上,“赏花打卡”成为昆明旅行热门关键词,根据美团、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截至3月21日,樱花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146%,TOP10搜索城市分别是:武汉、上海、杭州、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成都、重庆、西安、昆明。
街头、公园、湖边……处处繁花似锦、绿意盎然,市民们纷纷出门“胜日寻芳”、踏青赏花,享受这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。昆明的花卉文化历史悠久,不仅在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且真正做到了一朵“云花”争艳全球,“花卉+旅游”也日渐成为昆明文旅金字招牌。
昆明似乎特别被大自然偏爱,日照时间长、霜期短,年平均气温16.5℃,气候温和、夏无酷暑、冬无严寒,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,让昆明全年皆有花可赏:1月至2月,山茶花芬芳馥郁;2月至3月,樱花烂漫安博体育、桃花灼灼;4月至5月,月季花“炸街”、蓝花楹“霸屏”;6月至8月,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;9月至10月,丹桂飘香,杜鹃花开满轿子山;11月至12月,梅花傲雪凌霜。
康熙《云南通志》记述包括云南府在内的全省共有的花卉达88种,雍正《云南通志》记述全省共有的花卉为91种,《新纂云南通志》记述全省共有的花卉为100多种,而且上述数据只统计了单纯供观赏的花卉。
历代方志中,有的还特别注意到昆明特有的奇异花卉。康熙《云南通志》《云南府志》分别记载了安宁曹溪寺的优昙花,嵩明弥雄山的五色花,昆明县的衣钵莲、千叶茶花、桃瓣梅花,富民县的香兰,宜良县的栀子花、五色扶桑花,晋宁州的锦边莲,呈贡的竹叶桃花,昆阳的黄木香,嵩明县的桂金灯;雍正《云南通志》则记述了昆明特有的奇花。
在姹紫嫣红的众花之间,昆明独独选了山茶花作为市花。实际上,昆明人对山茶花的钟爱由来已久,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国时代,被称为“瑞花”的山茶花就已然在花园中占据了一席之地;到了1983年,山茶花更是艳压群芳,被昆明市会定为昆明市花,描摹着春城的花样底色,更酝酿着城市文化的新韵安博体育。
而每年春末夏初,盛放的蓝花楹就是昆明城中的绝对主角。风中摇曳的蓝花楹,尽显春城魅力,就连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都向全世界推介昆明蓝花楹。
每年春季,圆通山上的樱花、海棠花盛放,如海如潮。著名诗人、学者李广田先生在《花潮》一文中写道:“如果谁没有到圆通山看花,就好像是一大憾事,不得不挤点时间,去凑个热闹。”
昆明不但百花繁盛,“花枝不断四时春”,而且,种花、售花、戴花、供花、赏花安博体育、吃花,早已是昆明人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,在历史长河中,花卉文化源远流长。
史料记载,至晚在明中叶以后,昆明就有以茶花供佛的风俗,并有专门供应此类茶花的人员;而至晚在清代中叶,昆明就有了两类花农,一类为专供广大市民季节性用花的花农,一类为专供各种达官贵人用花的花农。
昆明花多花盛,看花、赏花就成为昆明人的一大乐事。《滇海虞衡志》载:“故城东之山,称盛游者,龙泉院之唐梅以腊月。”康熙《云南通志·艺文志》载:“滇迤东西,事之胜甲于中原,而春山茶尤胜,其在昆明者,城中……论外则称太华兰若焉。”从这些记载可知,昆明人腊月到黑龙潭赏唐梅;三月三,则根据各自爱好,或到西山寺院赏茶花,或到其他地方赏花。
因爱赏花,许多文人墨客或官员留下了不少赏花的文艺作品,如杨慎、徐霞客、林则徐等名人的诗词作品,此外,还有一些名声不显的历史人物的赏花之作,传诵不多,但也有趣。比如,景泰《云南图经·艺文志》收录的毛铉所作的一首《神坪赏花》诗,诗如下:“未折海棠花,先观海棠树。树高三丈余,花开锦无数。春风二月初,游者争先睹……纷纷车马尘,日夕忘旧路。”
从上述记载可知,昆明民间喜爱花卉的习俗历史悠久。过去,家庭环境优渥者,每见辟有栽培种植花卉的花园。条件稍次者,家内天井中建有花坛(本地人称“花台”),坛内植梅植桃或其他木本植物,坛边摆满各式各样的盆花。城内城郊,各寺观、公园同样植花木,东近郊的昙华寺成为昆明著名的“花寺”;圆通山的“垂丝海棠”,初春盛开时艳若朝霞,日后独步昆明。更多的百姓,也在特定季节出户赏花。
由于私人园林或庭园的广泛出现,昆明早就有了被唤为“花儿匠”的园艺工作者,代客换土移盆,修枝嫁接,论次论日,接受酬劳。 辛亥后,民间过花朝节的习惯依旧保持着。花朝节期间除踏青赏花外,还出现了官方组织的花会。比如,1925年10月15日至27日、1926年9月30日至10月2日,连续两年,市政公所在近日公园举办了菊花会。
抗日战争时期,由于空袭疏散等原因,花会陷于停顿。战后,官办花会已不常见,而民间自发的花会却一直未断。昙华寺、金殿、圆通山、大观楼等寺院、公园,都是市民按季节常去赏花之处。
史料记载,昆明百姓喜爱花木,因而出现了一些私人花圃,或为个人兴趣而培植花木,或为供应市场而栽花养花。比如,龙头村刘姓专育牡丹、土桥李氏花圃栽培百花,后来还建立了官办苗圃。在某些街区出现了花市,也有挑花(鲜花、盆花)四处走动寻觅买主的花农。
从清末到,威远街藩台衙门(“藩署”)菜市是昆明经常性的花市。到了端阳节前后,三牌坊(坊在威远、光华两街间, 三牌坊泛指今正义路中段)上下店铺檐前,甚至街心当中,形成了城区季节性的主要花市。
昆明的鲜花产业起源于古代,但线世纪末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,昆明的鲜花产业开始迅速崛起。特别是斗南花卉市场,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,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从一个小规模的花卉种植地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卉交易中心,极大地推动了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省的鲜花产业发展。
在中国,每10枝鲜切花中,就有7枝来自云南。经过多年努力,昆明花卉产业已逐步形成了集科研、生产、加工、交易、运输、销售和社会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,综合实力全国领先,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。
2023年,昆明花卉园艺种植面积39.1万亩,占全省20%;鲜切花种植面积14.8万亩,占全省42%;鲜切花产量106.93亿枝,占全省56%;综合产值实现391.09亿元,占全省40%。昆明构建起完善的花卉市场体系,斗南花卉市场已成为集交易、博览、研发、仓储、物流于一体的花卉交易平台,已形成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二的花卉市场,是亚洲鲜切花行情的“风向标”和“晴雨表”。
2023年12月,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昆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《昆明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《方案》明确,力争到2025年,全市花卉园艺生产面积稳定在38万亩,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。
一片片俏丽绚烂的花海,变身自带流量的“请柬”,引来游客赏花踏春,此外,赏花、采花、买花、品花……鲜花产业延伸出多种玩法,让“花卉+旅游”成为昆明文旅的新亮点。
昆明的鲜花历史是一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。未来,昆明将继续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,让这朵“春城”之花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(李思娴)